本文转自:黄石日报
○ 柯志鹏
2023年的“五一”,劳动者的节日,我也迎来了四十五岁生日。
作为一名地道的“矿二代”,已在矿山生活工作了28年,扎根矿山,讲好矿山故事,深深融进了我这个中年矿山人的血脉。
记得1998年,青春热血的我们,接受命运的安排,捧过父辈的接力棒,成了一名名副其实的井下矿工,从此与矿山朝夕相处。
从头到脚穿戴好劳保用品,第一次下到被大家称作“四块石头夹块肉”的井下,深不见底的巷道,弧光闪烁的电机车,震耳欲聋的钻机,摇摇欲坠的浮石,这一幕彻底震撼了我们这些新矿工。
那一刻,有过恐惧,有过失落,甚至打过退堂鼓。
在采矿场一角,随手捡起一块黝黑的矿石,冷冰冰的,分量很重,翻过面,却是五彩斑斓。黄灿灿的四周,泛着一层红色,仿佛女子艳丽的妆容,嵌进了骨子里。
“这就是矿石吗,这么沉,怎么像一块金子?”
班长看出了我的疑惑,笑着说:“这是斑铜矿,品位很高的。”
看着眼前矿工师傅忙碌的身影,在这远离阳光的地层深处,他们每天一身汗水一身泥水,没有怨言没有梦想,把一生最好的年华镌刻在这黑沉沉的方寸空间。他们这一生的“品位”是什么?那是劳动光荣。
接下来四年的一线劳动,我渐渐脱去了身上那股稚嫩,终于变成了他们的样子。日复一日的劳动号子激励我平安过好每一天,我也找到了下井之初的答案:生存,人之本能;价值,人之品位。
劳动光荣,创造伟大,也许只有这样的环境,才有切身的体会。
然而,2001年发生的一件事,让我再次陷入恐惧、焦虑和迷茫之中。
一次意外,还有三个月即将光荣退休的师傅,在我眼前倒下,永远离开了我们。我一路哭着把师傅抬上地面,那天的天空阴沉沉的,亦如我悲痛的心情。
我开始怀疑自己的人生,后悔当初的选择,可无力改变现实,也不知何去何从。
是文字拯救了我,确切说是文学的力量让我坚持了下来。
因为我从小爱好阅读名著,受村里走出的作家柯尊解老师影响,对文学创作产生了兴趣。工作后,大部分业余时间写写画画,以通讯员的名义,在各类报刊发表了不少豆腐块。在一群与矿石打交道的矿工队伍中,显得有些另类。
也因为这一点,被领导看中,成为了一名专职宣传干事,从此与文字结下了不解之缘。
有过矿工的经历,注定我离不开这群淳朴、勤劳的矿工兄弟,我以矿工记者的身份自居,穿巷道,爬铁梯,上采场,一次次走进熟悉的矿工中间,把笔头和镜头对准他们。
尽管每次采访很累,全身挂满摄影摄像器材,但我乐此不疲。有关矿工、矿山的作品上稿,是我最大的满足。
我内心深处希望他们每天平平安安回家,我已离不开他们,就像他们习惯了我的存在和相伴。
一晃五年过去了,我离开车间,进入矿机关,先后担任党委秘书和宣传部部长。让人欣慰的是,始终从事与文字相关的工作。这些平台,给了我更多更高思考的机会,鞭策我一次次深入矿工之中,把平安的祝福送给他们。因为他们,我的作品才有进步,有温度。
2016年后,我先后走上车间领导和矿领导岗位,工作依然与熟悉的矿工兄弟打交道,没有因为身份之别疏远他们。
每一次带班下井,循着井下熟悉的路线,习惯跑遍每一个作业点,只要有他们劳动的角落,我一个不落下。智能手机时代带来很大的便利,可以随时记录矿工平凡而伟大的瞬间。
以矿工的名义,祝福所有矿工兄弟,也算是给自己今年生日的一份激励吧。
de_jie_ri__wo_ye_ying_lai_liao_si_shi_wu_sui_sheng_ri__zuo_wei_yi_ming_di_dao_de__kuang_er_dai___yi_zai_kuang_shan_sheng_
huo_gong_zuo_liao_2_8_nian__zha_gen_kuang_shan__jiang_hao_kuang_shan_gu_shi__shen_shen_rong_jin_liao_wo_zhe_ge_zhong_nian_kuang_shan_ren_de_xue_mai__