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北京,12355青少年心理与法律服务热线已经响了17年,它抚慰着每一颗不安的心。
情绪出口每通来电至少20分钟
“你好,这里是北京12355,有什么可以帮您?”
话筒另一端往往会在片刻犹豫后,传来胆怯、急促、气愤,甚至带着啜泣的讲述。
通常,每通来电至少会持续20分钟,最久的,可以讲上四五个小时。那些不想和父母倾诉的青春心事、羞于向同学朋友启齿的个人隐私、一时上头又无处宣泄的疑惑烦闷,都有了出口。
自热线开通,17年弹指一挥。如今,有超过300名具备心理专业资质的志愿者,定期轮替,保证着热线的接听运行。
28岁的热线运营肖琳,仍记得年少时,被话语照亮心灵的那个晚上。当时她还是一名中学生,叛逆,不服管,在课堂上和老师对着干。学校心理老师找到她,给了她12355这串号码,“可以和电话里的老师聊聊。”
趁父母不在家,肖琳紧张地按下号码,耳畔很快响起温暖的声音。时隔多年,对话的细节很难记清,肖琳印象最深的是围绕“老师为什么总找茬”,对方没有说教或附和,而是引导她举几个事例,再共同分析。平静柔和的语气犹如凉爽清泉,轻轻洗涤着少女的烦躁不安。
这通电话,肖琳没有对任何人提起。揣着这个小秘密,她大学时选择了社工专业,又惊喜发现热线地址距家里很近,便以实习生角色加入。毕业后,正式成为热线平台的一名员工。
危机干预不放下电话就有希望
接线工作十分注重日常培训,有严格的伦理准则与隐私保护要求。但当遇到超过法律允许层面,或可能会对身体产生伤害等来电内容时,接线员脑海中会立即亮起警惕的红灯。这些被归属为“保密例外”的状况,需要及时干预,有必要时请其他力量介入。
p__zai_bei_jing__1_2_3_5_5_qing_shao_nian_xin_li_yu_fa_lv_fu_wu_re_xian_yi_jing_xiang_liao_1_7_nian__ta_fu_wei_zhuo_mei_yi_ke_bu_an_de_xin_
yi_ke_bu_an_de_xin__qing_xu_chu_kou_mei_tong_lai_dian_zhi_shao_2_0_fen_zhong__ni_hao__zhe_li_
shi_bei_jing_1_2_3_5_5__you_shi_me_ke_yi_bang_nin___hua_tong_ling_yi_duan_wang_wang_hui_zai_pian_ke_you_yu_hou__chuan_lai_dan_qie_